输送带接头到底应该接多长才安全?
  皮带热硫化接头到底言接多长?”在输送带的胶接、维修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回答:“接1500mm ;或回答:接4600mm 长”,等等。这时,在场的“旁观者”听到的可能就是这样地“平淡”、“简练”、“专业”、“准确”、“权威”的答案。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答案足以体现出令人仰慕的精湛技能,足以让人体会到在此刻是说一不二的、是唯一的行动准绳的绝对威严。相信每一位胶接技师,每一位参加过胶接工作的人员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人们不仅会问,胶接技师是如何知道“输送带的胶接接头应该做多长”的呢?,通常,或者说大多数人是从以下三个途径得到的:
 
  1、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得。即:针对某种输送带,采用基本相同的工艺,制作不同长度的接头。然后,对接头进行强度、寿命实验,得出的最佳数据并经过反复验证后予以确定。这种方法是最科学、精确的方法。只是适用范围有限。
 
  2、通过科学计算,实验验证后获得。即:应用现代数学方法,通过一系列科学计算、数学模型及数学分析获得最佳胶接长度基础数据后,采用成熟的工艺按照基础数据制作接头,然后,对接头进行强度、寿命实验,与计算结果进行校核。一般通过有限次数的修正,即可获得。这种方法同样科学、精确而且先进。只是非一般人所能。
 
  3、汲取他人经验,自己实践、验证后获得。即:类似“师傅告诉的”,“标准中提供的”,“我的经验”等等,都属于此类途径。
 
  需要说明的是:唯有“标准中提供的”最简便、可靠。所谓“标准”就是一个大家都能认同的衡量界限。低于标准就会出现“不行”、“不够”、“不合格”,等于或略高于标准就能够被“接受”、“满足需要”、“合格”,远远高于标准就会支付惊人的代价,就会出现“无人过问”。
 
  况且,现在的产品标准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和不断验证基础上的,是依据社会需求,保持与科学发展同步的,具有现实、普遍指导意义的专业法规。尽管如此,也仅能证明标准中提供的数据“可信”,绝不等于你只要按照标准提供的接头长度的数据制作出的输送带接头就一定能够达到标准对应的质量、强度方面的要求。还是需要通过多次实践检验、验证后,也只能够得出自己是否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的结论,是否满足使用需求。仅此而已。